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把全膜覆蓋栽培技術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采取有力措施,不斷加大推廣力度,有力推動了農業增產增效。2011年,全縣推廣的30萬畝全膜玉米和2萬畝全膜馬鈴薯總產量達18萬噸,凈增總效益2.9億元,凈增農民人均純收入800元。
民和縣淺山耕地面積占全縣耕地面積的57%,養育著全縣約60%的人口。受自然環境和氣候制約,“十年九旱、廣種薄收”一直困擾著民和農業的發展。2008年起,民和縣委、縣政府從科技要效益、從科技要突破、從科技要轉變,全力推廣全膜覆蓋栽培技術,從技術上有效解決了“蓄住天上水、保住地里墑”的難題,實現了“秋雨春用”的愿望,從而使民和淺山農業告別了“靠天吃飯”的局面。在省農業部門資金和技術支持下,民和縣于2008年先行試點推廣全膜雙壟栽培技術4650畝,一舉成功后迅速在全縣推廣,截至今年推廣35萬畝。據統計,全膜玉米平均每畝產量達到600公斤,產秸稈1500公斤,與小麥種植相比,增產450公斤,畝均增收824元;馬鈴薯畝均產量達到2300公斤,增產900公斤,畝均增收540元。這項技術為淺山地區農民調整種植業結構、發展旱作農業、提高土地產出率起到了關鍵作用,深受廣大群眾歡迎。 (作者:林玟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