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我國石化企業受到重重壓力,也遇到發展的機遇。金融危機背景下石化企業更需堅持并加強信息化應用,并通過深化和優化應用,來提升企業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
石油和化工(簡稱石化)行業是我國開展信息化建設較早的行業之一,行業信息化經過多年的建設,投入在逐年增加,行業整體信息化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據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調研顯示,生產自動化、財務及辦公自動化系統目前在大部分企業中已得到應用并發揮了重要作用,大型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已經進入集成及深化應用階段。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之下,信息化已成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重要武器"。
全球金融危機給石化行業的信息化投入注入了更多的"理性"。石化行業信息化建設過去幾年一直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金融危機給企業提供了打破常規重新審視信息化建設的機會。依靠信息系統提升企業競爭能力、降低企業風險,已成為當前石化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之一。本文主要探討石化企業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信息化應用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策略,希望幫助企業避免信息化的盲目投入和無限擴張,最大限度支撐行業業務的發展。
1 金融危機對我國石化行業的影響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因下游需求減少,國內各石化企業產品銷售普遍艱難,大量產品脹庫,無法變現,加劇了經營困難;由于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大幅震蕩,導致企業措手不及,一些原材料也出現大量庫存;隨著供需矛盾深化和產品價格下降,石化企業的贏利壓力不斷增加,投資效益也受到嚴重打擊。
但是,金融危機對國內化工行業的影響并不僅僅是不利因素,企業還可從中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一方面,當前需求因素導致油價下跌,降低了產業鏈中下游化工企業的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促進石化企業產業結構的升級和參與全球化的進程,依靠技術進步,針對高端石化產品市場潛力巨大的市場形勢,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增強國際競爭力和贏利能力。
因此,從整體上說,目前仍是機遇大于挑戰,尤其對于那些大型化、規;氖髽I來說更是如此。國際金融危機不會也不可能根本改變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在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作用下,石化行業向前發展的基本態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也就是說,我國石化行業仍處在發展的一個戰略機遇期。
當前,石化行業面臨的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時機,一大批企業由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低、高能耗、高污染等原因被淘汰,與此同時,掌握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強、產品迎合市場、注重節能環保的企業則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 金融危機背景下石化企業更需堅持并加強信息化應用
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無疑給我國石化行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在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企業面臨著市場、價格、資金鏈等一系列的問題,但是由于信息系統是幫助企業降低經營成本、增強競爭力的最好武器,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下,即使沒有遭遇金融危機,企業也要依靠IT系統和信息化應用來提升國際競爭能力和抵抗風險的能力,因此,國內石化企業尤其是大型石化企業對信息化的應用將不會受到金融危機的阻礙,而且還將對信息化應用進一步深化和優化,使其在促進業務整合、加強集團管控、支撐協同和創新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體現更大效益。
首先,從宏觀政策層面上看,2009年1月10日中國大型油氣田及煤層氣開發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已完成啟動準備工作,即將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這必然帶動我國石油天然氣企業在科技研發、基礎設施建設上的投入。2009年5月18日,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公布了2009-2011年石化產業調整振興規劃,鼓勵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鼓勵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產品升級換代,降低生產成本, 提高產品附加值,抵消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鼓勵加快技術改造與推進自主創新,通過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手段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
其次,從企業微觀層面上看,2009年我國三大石油企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簡稱中石油)、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簡稱中石化)、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簡稱中海油)繼續加大了戰略性項目、資源基礎性項目和重點工程項目等主營業務的投資比例,以增強資源基礎。雖然我國化工行業信息化發展很快,但就目前信息化程度而言,國外發達石化行業的信息化應用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較好地實現了系統的集成與協同,實現了系統的深化應用和優化應用,相對而言,我國石化行業的應用還比較孤立,還沒有很好地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業務的整合,還不能適應國際競爭、合作的需要,,企業自身發展的動力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壓力,促使石化行業信息化必須堅持和加強發展信息化。